26862011-11-29 13:21:36
在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下,人们都误认为低碳技术的投入一定会增加开发成本,一定会形成高房价,事实上,这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通过低碳技术和一些传统被动节能方式的利用,两条腿走路,完全可以实现低碳低价。
低碳是否就意味着高投入、高价格?在房地产业界“言必谈低碳”的形势下,假低碳之名谋高房价之实的现象比比皆是,“忽悠”甚至误导了广大“不明真相”的购房者。低碳能否做到低价?听听专家、企业怎么说。
“‘我们这个项目更低碳、更绿色,所以价格应该更高。’这种说法很可笑,逻辑也不成立。”近日,在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商学院的夏季大讲堂上,低碳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唐方方再次向这种“打着低碳幌子炒高房价”的行为提出质疑。
无独有偶,7月28日,万科董事长王石也在某论坛上公开表示:“不能搞环保、搞绿色,就把价格贴上去。”
低碳是否等同于高投入,高造价,因而必须通过高房价从消费者身上回收成本?
瑞士凯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王采采对记者表示:“我们目前做的一个低碳项目每平方米可以节约成本1000元。”
不少项目的实践已经表明,低碳同样可以低价。
高房价下的低碳伪命题
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低碳”一词迅速升温,在房地产市场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但是,在低碳理念尚未成型、低碳标准尚未确立、低碳技术还未成熟、普通老百姓认识仍然模糊的时候,许多专家纷纷表示担忧,这会不会更多的只是开发企业吸引购房者的“忽悠”和噱头。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开彦对笔者介绍说,的确有不少开发商忙着将低碳理念植入楼盘的营销宣传,尽管并没有真正领会低碳理念,也未必采用了真正有效的低碳措施,却大张旗鼓地拿来作为营销噱头,并借此提高房价。
在住宅建筑日趋“绿色”的大背景下,为了营造这一卖点,不少项目为了低碳而低碳、为了示范而示范,堆砌一些并无实用价值的新技术,甚至不惜“用高碳换低碳”,将低碳变成了豪华的代名词。
唐方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举例说,北京某标榜“全生态、零排放”的住宅,其技术的确可算是低碳建筑的标本,但是,其大部分材料和技术都从国外引进,甚至所用地砖全部从意大利进口,可谓价值不菲。低碳的背后是不计任何成本的代价,这是用高碳打造的低碳做法,并不具备推广价值。
不管是炒作概念还是用高碳换低碳,专家认为,出发点都是不对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告诉笔者:“开发商对低碳技术的青睐,其根本在于低碳所带来的高附加值,尤其是房价的推高。”他透露,不少低碳地产项目因为打上了低碳的旗号,纷纷提高了溢价率,部分项目售价甚至高出普通住宅一倍以上。
唐方方指出,这已经违背了推行低碳的初衷,这些做法不仅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还会误导消费者。
在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下,人们都误认为低碳技术的投入一定会增加开发成本,一定会形成高房价,事实上,这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
两条腿走路低碳也可低成本
“我们目前在做的一个项目,与普通房地产项目相比,不仅不会提高造价,每平方米还可节省1000元左右。”王采采告诉笔者。
其实,通过整体优化,即便加大新技术的投入,也可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瑞士凯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常青表示:“我们的造价可以做的很低,在房价只有每平方米三四千元的城市,依然可以建造低碳住宅。”他透露,打造低碳地产项目在某些局部环节可能要增加投入,但是通过项目的整体优化,可以总体降低建安成本,而长期运行成本则会降低更多。
一些低碳技术的利用还可以抵消成本,甚至创造新的经济利润。常青介绍杭州的一个写字楼项目,由于采用了恒温恒湿技术,省去了中央空调所需的每层约60厘米的吊顶,在建筑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原计划的35层最后增至40层,多出了5层楼的建筑面积。北京通州的某公寓项目因为利用此项技术也增加了约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增加了430个车位,折算下来,创造经济效益约1.5亿元。
同时,在技术的选择上,要避免罗列现象,“要真正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真正要什么。”王采采说,解决最普遍的问题,提高舒适度即可,也不至于盲目追求低碳技术的应用而导致增加过多成本。
但是,尽管低碳技术可以实现低投入,一个现实的问题却是,低碳技术的回报更多地体现在其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使用运行阶段,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次性资金投入与节能回报的持续性回收的主体并不一致,前期建设由开发商投入,而使用过程中的长期回报却由业主享受。
面对这种情形,一些专家再次强调了“零投入”的被动节能方式。“做好技术整合实现低碳低价的同时,不要忘记使用一些传统的节能减排老办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拯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
“新技术的运用有些不成熟,耐久性和质量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经过充分的试验和实践检验后才可大规模推广。”高拯说,“两条腿走路才更长远。”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实现通风和采光,合理设置窗墙比,等等,这些传统办法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经济实惠”。
唐方方表示,高投入、高房价与低碳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是,要实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降低成本。而这一点,是完全可行的。
低碳环保、建筑节能已经形势紧迫,正因如此,在房地产业的低碳风潮下,更应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假低碳之名谋高房价之实的伪命题亟待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