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展钢结构 符合国家利益

26422011-11-29 14:29:35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中国钢结构行业来说,2011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回顾过去10多年,伴随着中国钢产量的突飞猛进,钢结构行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为建筑业中不可获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国家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时,钢结构并没有因为所具有的“低碳环保”特性为国家所青睐,中国钢结构建筑的比例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这恰恰意味着中国的节能减排依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那么,中国应该怎样发展钢结构,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尹敏达主任谈了他的看法。

呼吁国家政策支持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作为行业组织,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企业服务,了解企业的诉求,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献计献策。但是,有些主管部门缺乏对钢结构的起码认识和了解,而这正是推动钢结构发展、争取政府支持最大的障碍。

其实,为了推动钢结构的发展,争取政策的支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做了很多事情。第一,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协会曾经有一个提案,联系到86名代表签名(按照规定有10名代表签名支持,就能立项)。第二,就是给国务院写内参,主要内容也是争取国家对于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支持。协会到主管部门问了很多次,始终没有回音。作为钢结构的行业协会,也感觉到有些无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国家都有政策推动,可是钢结构的发展就没有这样的政策支持。

所有接触过钢结构的人都清楚钢结构的优势——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但是,却没有人想到充分发挥钢结构的这些优势。6月9日是“安居工程”上报计划的最后一天,只有两个省市如期上报,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他省市都没有按时上报。原因有两个:一是时间紧,工期不够;二是资金不够,没有钱建完善的配套设施。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出一些优惠政策去推动钢结构的发展呢?

更为重要的是,假如国家决定支持钢结构的发展,将会使得钢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且可以整合教育资源,把高校建设成为企业人才的培训基地,搞定向培养,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钢结构企业专项人才匮乏的难题。

要考虑国家战略储备

国外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的10%~30%,以中国年产6亿吨钢计算,10%就是6000万吨。但是,我国现在每年建筑用钢量才2000多万吨。而美国、日本这些钢结构建筑普及的国家,用钢量已经达到了钢产量的30%。造成这么大差距的原因之一,是钢厂对钢结构用钢的生产不重视。目前,国内生产钢结构用钢的企业只有马钢、莱钢、鞍钢等少数几家,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多数的钢厂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生产汽车用钢和家电用钢上。

如果把钢结构放到一个更多的产业链中间,我们会发现,它的上游是钢厂、下游是开发商和老百姓,钢结构处在最为关键的中间环节,而恰恰国家对于这个关键的环节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这也导致了钢结构企业至今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和其他建筑行业巨头相比)。据协会统计,2010年排名行业前列的企业年产值是50亿元左右,进入行业前30名的企业产值在7亿元~8亿元,这在建筑业的统计里是微不足道的。

钢结构发展到现在已是一个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大产业链中间的一环,应该听一听上游钢厂的意见,了解一下钢材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毕竟中国现在钢材产量过于巨大,而钢材闲置会产生锈蚀、腐蚀等,这都会影响钢材的使用。假如国家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那对于钢材的销售将是一个福音。因为中国目前仅仅是“安居工程”的建设量就十分巨大,以每平方米用钢30公斤~50公斤计算,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是一个钢厂应该促成并抓住的机会。

从目前我国发展的情况看,钢厂应该把生产重点转移到建筑用钢上,要从“国家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的优质铁矿石资源是相对匮乏的,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现在每年进口铁矿石所花费的资金都是天文数字。从未来国家储蓄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必须开始有目的地储备钢材,而钢结构建筑就是最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