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92013-03-23 08:29:20
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近日接到一份大“订单”: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地毯式”普查虹口、杨浦、徐汇、闸北四区所有的玻璃幕墙建筑。
高楼林立的上海,玻璃幕墙“伤不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去年以来,上海把全市玻璃幕墙建筑的信息库建设任务,交给了这家行业协会。眼下,申城玻璃幕墙建筑的“大数据”已渐渐清晰。在政府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中,行业协会也搭起了一个新型的公共服务平台。
采集“大数据”
上海有多少玻璃幕墙建筑?它们的健康状况又如何?要考究这个“家底”,得靠“大数据”——也就是“一个不漏”地建立覆盖所有玻璃幕墙建筑的信息库,把它们的完整数据登记入库。这样,就能从源头“定位”,防范“玻璃雨”的发生。不过,这是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本市现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资料并不完备。而且,对数千幢甚至上万幢建筑实施普查,进而管理、维护,仅凭政府主管部门的有限人力,根本忙不过来。
引入社会力量,做政府想做但做不过来的事,是靠谱的做法。去年市建交委组织全市玻璃幕墙建筑巡查,委托所属的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组建了11个巡查小组,历时1个月,50名来自协会的建筑幕墙专家实地踏访;去年3月至今,该协会受长宁、黄浦、普陀、静安、浦东新区等政府部门委托,对各区既有玻璃幕墙建筑实施信息普查和数据汇总。结果显示,本市既有的玻璃幕墙建筑,仅在浦东新区就超过5400栋。
“我跑了2000多幢,有点像‘扫马路’,走过路过不错过。”参与玻璃幕墙“大数据”采集的协会工作人员张珺,去年和几位建筑幕墙专家一起走街串巷,拿着一份份调查表,详细填写建筑基本情况,幕墙面积、类型、构造形式等信息,拍摄各个角度照片;有些玻璃幕墙的毛病专家一眼就看了出来,当场开具整改单,限期整改。“市中心基本靠‘11路’——两条腿,从早走到晚,不放过一幢带玻璃幕墙的房子。”小张说,遇到不配合的业主,专家要多次上门,最多的一幢房子跑了7趟,最后一次把对方感动了。协会还汇编了玻璃幕墙的法规政策、检查维护小册子,发送了8000多本给业主、物业。
管理“网格化”
有了“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就有了基础。今年,该协会将汇总专家对上海既有玻璃幕墙安全运行状况的建议,跟踪巡查中要求整改的项目情况。
市政府77号令《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规定,本市玻璃幕墙工程都要定期检查,根据玻璃幕墙类型不同,每3至5年检查一次,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继续使用的,每年检查。今后,每幢建筑的检查、维修情况,都将录入联网的“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库,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出“警示”,实现动态管理、监控。
一个覆盖全市玻璃幕墙建筑的应急服务网络,也有望建成。据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忻国樑透露,协会正酝酿将玻璃幕墙建筑纳入“网格化管理”,设立24小时应急服务电话。一旦发生玻璃坠落等突发情况,根据所在地区,技术专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实施处置。
背靠“专家库”
庞大的应急队伍哪里来?对于成立15年、拥有2000多企业和3000名个人会员的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来说,背靠的“企业圈”、“专家库”,正是最重要的支撑,也是比政府行使管理职能更显优势之处。别看小小一块幕墙玻璃,专业性颇强,光是类型就有很多种,全玻璃型、玻璃金属板组合型、玻璃岩石板组合型……单层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等,保养、维修都得“对症下药”。
目前,通过培训、考核,该协会聘请了50多名建筑幕墙专家队伍作为智囊,命名了36支专业检测队伍,同时,建立了200多人的管理团队、800多人的施工队伍,搭起了一个玻璃幕墙建筑的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还将举办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培训班,为大规模的全市幕墙维修做好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
从检测到维修,拉长的玻璃幕墙“产业链”,也能帮助协会企业对接市场、找寻商机,据了解,该协会拥有的幕墙施工企业近百家。忻国樑表示,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协会也将制定相关的维修指导价、开展招投标等,防止一家垄断的局面,还将继续开展幕墙材料的诚信评价、企业的诚信管理,防止假冒伪劣,加强行业自律。